看完《流》其實心裡沉沉的,最近讀的書都差不多這種感覺。
這本書的主軸是「爺爺被殺」,但其實在故事裡,我們不會看到太多「關於主角如何追查事件」的敘述,與其說這本書在追查兇手,不如說是在主角長大的過程中,因為一些機緣,逐漸發現事情的真相吧。
就像真實的人生一樣,有很多人來到主角的生命裡,然後以各種形式離開了--當然小說還是有作者的安排,所以沒有角色的出現是無意義的,但我想說的是,在我閱讀的過程中,作者營造了那種人與人偶然相遇的緣分的感覺,很多人物的相遇實在突兀地不像安排良好的小說,而像是充滿意外的真實人生,要一直到故事的尾聲,才會突然發現「啊,原來那個時候這個角色會出現是因為這樣啊!」
最後主角站在兇手面前,我覺得可以感受到主角的猶豫、掙扎、痛苦,直到最後終於下定決心,做出選擇--看著主角,我一直在想,很多故事都跟我們說要放下仇恨、仇恨只會造成更多仇恨,可是這種東西真的是那麼容易放下的嗎?換作是我、換作我在那種情境下,真的能輕易去放下,甚至去原諒嗎?
小說一直到最後都保持著那種「彷彿真實人生的偶然」的基調,所以結局其實讓我有點錯愕,不過我想就像人生一樣,一個事件過去--不管最後有沒有落幕--之後,人還是要繼續活下去,時間還是會往前走。
到底算是「有沒有一個結局」呢?或許沒有吧,就像人生,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是故事的結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